GYIG OpenIR  >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期刊论文
洱海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性
傅平青; 吴丰昌; 刘丛强
通讯作者傅平青
2005
发表期刊水科学进展
ISSN1001-6791
卷号16期号:3页码:338-344
摘要对洱海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有机质(DOM)含量、紫外一可见吸收、荧光以及分子量等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OC含量在沉积物一水界面明显富集,随后急剧下降,6cm处达到最小值,随后呈上升趋势。DOC与吸光度值、荧光发射光谱强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DOM的E3/EAL值范围在1-6之间,绝大多数在1—3.5之间。表征DOM中腐殖质来源的指标荧光指数值处于1.48—1.59之间,说明DOM以陆源输入为主。此外,洱海沉积物间隙水DOM分子量分布呈多峰分布模式,重均分子量(Mw)值在1462—1953Da之间,数均分子量(Mn)值在547—900Da之间,多分散性系数ρ值在2.02—3.05之间。随着沉积深度增大,Mw和Mn有略微的增大趋势,但变化不大。沉积物的氧化还原条件、微生物活动以及铁、锰氧化物等在沉积剖面的差异是控制间隙水中DOM各种地球化学特性的主要因素。
部门归属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溶解有机质 沉积物间隙水 荧光 高效体积排阻色谱 洱海 地球化学特征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2019521
引用统计
被引频次:20[CSCD]   [CSCD记录]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yig.ac.cn/handle/352002/1537
专题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期刊论文
通讯作者傅平青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傅平青,吴丰昌,刘丛强. 洱海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性[J]. 水科学进展,2005,16(3):338-344.
APA 傅平青,吴丰昌,&刘丛强.(2005).洱海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性.水科学进展,16(3),338-344.
MLA 傅平青,et al."洱海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性".水科学进展 16.3(2005):338-344.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洱海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277KB) 开放获取--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傅平青]的文章
[吴丰昌]的文章
[刘丛强]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傅平青]的文章
[吴丰昌]的文章
[刘丛强]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傅平青]的文章
[吴丰昌]的文章
[刘丛强]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洱海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性.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