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IG OpenIR  >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期刊论文
洞穴现代沉积物δ^13C值的生物量效应及机理探讨:以贵州4个洞穴为例
罗维均; 王世杰; 刘秀明
通讯作者王世杰
2007
发表期刊地球化学
ISSN0379-1726
卷号36期号:4页码:344-350
摘要在贵州选择一组植被退化系列的4个洞穴系统(荔波凉风洞、都匀七星洞、镇宁犀牛洞和安顺将军洞)为具体研究对象,对其地表植被生物量、植被和洞穴现代沉积物的δ^13C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洞穴现代沉积物的δ^13C值与生物量有着很强的负相关关系,说明洞穴沉积物的δ^13C值在空间上可能存在生物量效应,与洞穴石笋所揭示的时间序列上的生物量效应相对应。根据已有的数据和认识,推断这种生物量效应主要由地表植被δ^13C值及土壤CO2δ^13C值的微生物作用共同控制:在地表植被生物量较大变化情况下,沉积物δ^13C值的生物量效应主要受植被δ^13C值变化主导;而在地表植被生物量较小变化的情况下,沉积物δ^13C值的生物量效应主要受微生物作用主导,而植被δ^13C值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弱.
部门归属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洞穴现代沉积物 δ^13c 生物量效应 贵州省
资助者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和前沿领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202003,40672112)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yig.ac.cn/handle/352002/1947
专题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期刊论文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王世杰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罗维均,王世杰,刘秀明. 洞穴现代沉积物δ^13C值的生物量效应及机理探讨:以贵州4个洞穴为例[J]. 地球化学,2007,36(4):344-350.
APA 罗维均,王世杰,&刘秀明.(2007).洞穴现代沉积物δ^13C值的生物量效应及机理探讨:以贵州4个洞穴为例.地球化学,36(4),344-350.
MLA 罗维均,et al."洞穴现代沉积物δ^13C值的生物量效应及机理探讨:以贵州4个洞穴为例".地球化学 36.4(2007):344-350.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洞穴现代沉积物δ^13C值的生物量效应及(521KB) 开放获取--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罗维均]的文章
[王世杰]的文章
[刘秀明]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罗维均]的文章
[王世杰]的文章
[刘秀明]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罗维均]的文章
[王世杰]的文章
[刘秀明]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洞穴现代沉积物δ^13C值的生物量效应及机理探讨:以贵州4个洞穴为例.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