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IG OpenIR  >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期刊论文
鲁西晚中生代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源区性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
刘燊; 胡瑞忠; 赵军红; 冯彩霞
2004
发表期刊地质论评
卷号50期号:6页码:577-586
合作性质其它
摘要本文从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面对鲁西地区淄博盆地几个岩区的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源区性质进行了探讨。脉岩的K-Ar年龄(72.2~116.3 Ma)表明其为晚中生代(白垩纪)岩浆作用的产物。主量元素显示该脉岩总体属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特征表明脉岩为交代富集地幔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成岩过程可能同时经历了橄榄石、单斜辉石、Ti-Fe氧化物以及少量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Pb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36.308~38.329;^207Pb/^204Pb=15.170~15.632;^206Pb/^204Pb=16.658~18.470,可以和下地壳组成相比,暗示成岩过程中存在大量下地壳物质的参与。岩浆在构造上受控于燕山造山带坍塌和沂沭断裂带(郯庐断裂山东段)的活动(左行平移和伸展),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没有遭受地壳物质的混染,且具有大陆边缘弧玄武岩的特性。这暗示岩浆早期鲁西地区存在古大洋板块(苏-鲁洋)的俯冲作用(即古俯冲作用)。
关键词晚中生代 源区 地球化学 下地壳 岩石学 岩浆 鲁西地区 受控 性质 上升
学科领域中国典型特殊区带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
资助者本文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3一SW一125)资助成果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1800799
引用统计
被引频次:17[CSCD]   [CSCD记录]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yig.ac.cn/handle/352002/283
专题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期刊论文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胡瑞忠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燊,胡瑞忠,赵军红,等. 鲁西晚中生代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源区性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J]. 地质论评,2004,50(6):577-586.
APA 刘燊,胡瑞忠,赵军红,&冯彩霞.(2004).鲁西晚中生代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源区性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地质论评,50(6),577-586.
MLA 刘燊,et al."鲁西晚中生代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源区性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地质论评 50.6(2004):577-58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鲁西晚中生代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源区性质:岩(406KB) 开放获取使用许可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燊]的文章
[胡瑞忠]的文章
[赵军红]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燊]的文章
[胡瑞忠]的文章
[赵军红]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燊]的文章
[胡瑞忠]的文章
[赵军红]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鲁西晚中生代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源区性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