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IG OpenIR  >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期刊论文
湘东北中生代基性岩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
贾大成; 胡瑞忠; 谢桂青
2002
发表期刊地质地球化学
卷号30期号:3页码:33-39
合作性质其它
摘要湘东北中生代基性岩脉可以分为煌斑岩和辉绿岩两类,前者形成于136.61Ma,后者形成于86.18Ma,与华南中生代主要拉张时期相对应。岩石富集LREE,Eu负异常不明显,其形成主要受地幔部分熔融作用制约。早期煌斑岩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总体上具有富集地幔(EMⅡ型)洋岛玄武岩(OIB)特征,富集Nd、P、Cs,而K、Rb、Sr、U、Th等富集程度不明显,Ta、Nb略有富集,具有软流圈地幔上涌地幔热柱玄武岩岩浆源区性质,表现出软流圈地幔上涌部分熔融的成岩特点。晚期辉绿岩类表现出Ta、Nb、Ti亏损,但LILE并不富集,反映地壳混染程度的增强,具有大陆拉张带(裂谷初期)形成的玄武岩岩浆源区性质,为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二者具有不同的岩浆源区性质,从早期到晚期岩浆源区向上迁移并致使部分陆 物质混入,反映由热点式拉张到岩石圈伸展-减薄的作用过程。
关键词基性岩脉
学科领域中国典型特殊区带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
资助者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102.KZCX2—209);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与古环境开放实验室基金项目(BYH01A02);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基金项目(2000)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1005899
引用统计
被引频次:11[CSCD]   [CSCD记录]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yig.ac.cn/handle/352002/354
专题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期刊论文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胡瑞忠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贾大成,胡瑞忠,谢桂青. 湘东北中生代基性岩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J]. 地质地球化学,2002,30(3):33-39.
APA 贾大成,胡瑞忠,&谢桂青.(2002).湘东北中生代基性岩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地质地球化学,30(3),33-39.
MLA 贾大成,et al."湘东北中生代基性岩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地质地球化学 30.3(2002):33-39.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湘东北中生代基性岩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282KB) 开放获取使用许可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贾大成]的文章
[胡瑞忠]的文章
[谢桂青]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贾大成]的文章
[胡瑞忠]的文章
[谢桂青]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贾大成]的文章
[胡瑞忠]的文章
[谢桂青]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湘东北中生代基性岩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