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IG OpenIR  > 研究生  > 学位论文
江西西华山—漂塘地区花岗岩外接触带元素地球化学
张国平
1990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学位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学位名称博士
学位专业地球化学
摘要本文研究范围包括西华山、荡坪半边山、木梓园、大龙山和漂塘五个钨矿床,研究内容着重于花岗岩外接触带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点,试图把内外接触带的研究结合起来,完善本地区的成岩矿理论,并为进一步找矿提供依据。1. 西华山—漂塘地区内外接触带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花岗岩浆。2. 在岩化浆演化过程中,存在着对流分异作用,对流分异作用促使成矿元素向岩体顶部(或边部)富集。3. 角岩化带由隆起的花岗岩体所形成。花岗岩浆和围岩直接的物质交换很少,物质交换主要通过石英脉贯入围岩裂隙,并对围岩扩散交代。4. 在花岗岩或围岩中,石英脉中钨等元素向脉旁运移,而铁、锰质从脉旁向脉中运移,当条件适当时,在脉中沉淀出钨锰铁矿。5. 无论是岩石的矿物含量、结构和构造,还是元素含量,外接触带都没有出现明显分带,其原因主要是受石英脉成分和形态的影响。6. 在本区成矿作用中,氟与钨、锡关系密切,可能氟是主要的矿化剂。7. 外接触带矿床的富贫与相对于花岗岩体的位置有关,花岗岩体上方(或边缘位置较高)的变质岩中含矿较多,相对于花岗岩体位置较低的变质岩中含矿较少。
页数73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yig.ac.cn/handle/352002/3794
专题研究生_研究生_学位论文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国平. 江西西华山—漂塘地区花岗岩外接触带元素地球化学[D].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1990.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N85093.pdf(2462KB) 暂不开放--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国平]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国平]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国平]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