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IG OpenIR  >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期刊论文
黔北早寒武世缺氧事件:生物标志化合物及有机碳同位素特征
陈兰; 钟宏; 胡瑞忠; 肖加飞; 邹艳荣
2006
发表期刊岩石学报
卷号22期号:9页码:2413-1423
合作性质其它
摘要本文首次报道了黔北早寒武世黑色岩系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并结合有机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该时期所发生的重大地质事件。所有样品均检出了丰富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萜类化合物以及甾类化舍物。在GC谱图上,正构烷烃显示明显的单峰型分布特征,碳数分布范围为nC14-nC31主峰碳为nC18、nC19或nC20,nC17/nC31为1.15~50.17,显示轻烃组分占绝对优势,OEP值为0.84~1.11,CPI值为0.92~1.16,接近平衡值1.0,无明显的奇偶碳数优势分布。Pr/Ph值为0.24~0.79,具有明显的植烷优势。萜烷化合物以C30藿烷占优势,其相对丰度三环萜烷〉五环三萜烷〉四环萜烷,并且检出少量的γ-蜡烷。规则甾烷C27-C28-C29呈“V”字型分布,∑(C27+C28)〉∑C29,其比值为1.25~1.99,∑C27/∑C29为0.78~1.22,重排甾烷C27/规则甾烷C27值为0.21~0.47。4-甲基甾烷普遍存在,但丰度相对较低。在地层剖面上,有机碳含量(TOC(%))从0.05~7.91%,平均为2.52%;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org)从-29.49‰~-34.41‰(PDB),发生负偏移,偏移量达到4.3‰,代表该期海平面处于上升阶段,底层水处于严重缺氧状态,底栖生物缺乏。本文根据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参数,结合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变化,详细分析了黔北早寒武世这套黑色岩系的有机质来源、成熟度、沉积环境以及古海洋意义,将为我国南方早寒武纪古地理重建、地质事件记录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早寒武世 黑色岩系 生物标志化舍物 有机碳同位素 缺氧事件 黔北
学科领域中国典型特殊区带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
资助者中科院“百人计划”资助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2631753
引用统计
被引频次:21[CSCD]   [CSCD记录]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yig.ac.cn/handle/352002/438
专题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期刊论文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兰,钟宏,胡瑞忠,等. 黔北早寒武世缺氧事件:生物标志化合物及有机碳同位素特征[J]. 岩石学报,2006,22(9):2413-1423.
APA 陈兰,钟宏,胡瑞忠,肖加飞,&邹艳荣.(2006).黔北早寒武世缺氧事件:生物标志化合物及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岩石学报,22(9),2413-1423.
MLA 陈兰,et al."黔北早寒武世缺氧事件:生物标志化合物及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岩石学报 22.9(2006):2413-1423.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黔北早寒武世缺氧事件:生物标志化合物及有(603KB) 开放获取使用许可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陈兰]的文章
[钟宏]的文章
[胡瑞忠]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陈兰]的文章
[钟宏]的文章
[胡瑞忠]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陈兰]的文章
[钟宏]的文章
[胡瑞忠]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黔北早寒武世缺氧事件:生物标志化合物及有机碳同位素特征.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