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IG OpenIR  >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期刊论文
喀斯特洞穴系统碳循环的烟囱效应研究现状及展望
罗维均; 王世杰; 刘秀明
2014
发表期刊地球科学进展
期号12
摘要对全球碳循环的系统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至今已取得很多重要成果,但对占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约10%的喀斯特地区碳循环的研究却在近10~20年来才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岩溶作用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目前,科学家们对影响喀斯特地区碳循环的各种因素有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碳源或碳汇量进行了估算。然而,与非喀斯特地区不同,喀斯特地区普遍发育着大小和形态各异的溶洞/裂隙,为喀斯特地区地—气交换增加了一个通道(窗口),其在喀斯特地区碳循环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至今还少有报道。已有研究显示,喀斯特洞穴具有明显的烟囱效应,是不可忽略的。综述前人的研究发现,洞穴系统碳循环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如烟囱效应对区域和全球大气CO2的贡献;烟囱效应的区域差异、季节变化及其原因(驱动力);烟囱效应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如涡度相关、大孔径闪烁和同位素)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因此,有必要运用现有的先进手段对洞穴系统碳循环进行自动连续监测和研究,这对喀斯特地区碳循环,甚至全球碳循环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碳酸盐岩 喀斯特关键带 涡度相关 大孔径闪烁仪 稳定同位素
学科领域环境地球化学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5322866
引用统计
被引频次:12[CSCD]   [CSCD记录]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yig.ac.cn/handle/352002/5367
专题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罗维均,王世杰,刘秀明. 喀斯特洞穴系统碳循环的烟囱效应研究现状及展望[J]. 地球科学进展,2014(12).
APA 罗维均,王世杰,&刘秀明.(2014).喀斯特洞穴系统碳循环的烟囱效应研究现状及展望.地球科学进展(12).
MLA 罗维均,et al."喀斯特洞穴系统碳循环的烟囱效应研究现状及展望".地球科学进展 .12(2014).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喀斯特洞穴系统碳循环的烟囱效应研究现状及(357KB) 开放获取使用许可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罗维均]的文章
[王世杰]的文章
[刘秀明]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罗维均]的文章
[王世杰]的文章
[刘秀明]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罗维均]的文章
[王世杰]的文章
[刘秀明]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喀斯特洞穴系统碳循环的烟囱效应研究现状及展望.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