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IG OpenIR  >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期刊论文
三叠纪右江盆地构造-沉积演化
肖加飞; 胡瑞忠; 宋谢炎; 王兴理; 魏家庸
2006
发表期刊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期号Z1页码:133-137
合作性质其它
摘要采用沉降分析的"反剥法",建立了三叠纪右江盆地的构造沉降曲线.该曲线具有4个较清楚的代表沉降加速的坡折,这说明在三叠纪华南板块南缘上曾发生过4次明显的构造负荷的叠加过程,这些坡折之间的构造沉降曲线较平缓,说明主要是热沉降造成.通过对盆地沉降史的定量分析和沉积特征研究,认为华南板块南缘在晚二叠世末期开始由离散边缘转为汇聚边缘,右江盆地也随之从裂谷盆地转为前陆盆地.前陆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阶段(晚二叠世长兴末期-中三叠世安尼初期,即251~239 Ma)为初始沉降和非补偿充填阶段;中期阶段(中三叠世安尼早期-晚三叠世卡尼早期,即239~225.5 Ma)主要以浊流沉积充填为特征,并伴有盆缘隆起的形成,且从早到晚盆地沉降中心自南向北推进,而盆缘隆起则由北往南位移;晚期阶段(晚三叠世卡尼晚期-瑞替期,即225.5~210 Ma)盆地由深变浅,并最终被陆相磨拉石沉积覆盖.
关键词右江盆地
学科领域中国典型特殊区带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yig.ac.cn/handle/352002/547
专题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期刊论文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肖加飞,胡瑞忠,宋谢炎,等. 三叠纪右江盆地构造-沉积演化[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6(Z1):133-137.
APA 肖加飞,胡瑞忠,宋谢炎,王兴理,&魏家庸.(2006).三叠纪右江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Z1),133-137.
MLA 肖加飞,et al."三叠纪右江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Z1(2006):133-137.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三叠纪右江盆地构造-沉积演化.pdf(480KB) 开放获取使用许可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肖加飞]的文章
[胡瑞忠]的文章
[宋谢炎]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肖加飞]的文章
[胡瑞忠]的文章
[宋谢炎]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肖加飞]的文章
[胡瑞忠]的文章
[宋谢炎]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三叠纪右江盆地构造-沉积演化.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