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IG OpenIR  >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期刊论文
湖南麻阳铜矿自然铜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王大鹏; 张乾; 祝朝辉; 蒋寿平; 陈龙兵
2007
发表期刊矿物学报
卷号27期号:3页码:384-387
合作性质其它
摘要麻阳铜矿是白垩纪砂岩容矿的自然铜矿床,研究了自然铜的产出状态和矿石结构特点过程中,确定了该矿床自然铜的三种存在形式:①岩屑型原生自然铜,是剥蚀源区已有的自然铜矿石经河流搬运而来,这种自然铜可作为寻找剥蚀源区自然铜矿化的标志;②后期热液充填型自然铜,自然铜粒度粗大,形状多变,大多产于碎屑之间的胶结物中,常见交代溶蚀碎屑;③裂隙中次生自然铜,多呈大片的树枝状等不规则状。认为含自然铜岩屑来自剥蚀源区原生自然铜矿化,碎屑粒间充填的自然铜是成岩期或更晚期热液作用的产物,沿断裂或裂隙形成的树枝状.不规则状自然铜是成岩期后构造活动的产物.
关键词自然铜
学科领域中国典型特殊区带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
资助者东华理工学院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科研基金项目(批准号:060604);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批准号:KZCX3-SW-125)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3057101
引用统计
被引频次:2[CSCD]   [CSCD记录]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yig.ac.cn/handle/352002/556
专题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大鹏,张乾,祝朝辉,等. 湖南麻阳铜矿自然铜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意义[J]. 矿物学报,2007,27(3):384-387.
APA 王大鹏,张乾,祝朝辉,蒋寿平,&陈龙兵.(2007).湖南麻阳铜矿自然铜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意义.矿物学报,27(3),384-387.
MLA 王大鹏,et al."湖南麻阳铜矿自然铜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意义".矿物学报 27.3(2007):384-387.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湖南麻阳铜矿自然铜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意义.(350KB) 开放获取使用许可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大鹏]的文章
[张乾]的文章
[祝朝辉]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大鹏]的文章
[张乾]的文章
[祝朝辉]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大鹏]的文章
[张乾]的文章
[祝朝辉]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湖南麻阳铜矿自然铜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意义.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