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IG OpenIR  >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稻田生态系统中植硅体的产生与积累——以嘉兴稻田为例
李自民;   宋照亮;   姜培坤
2013
发表期刊生态学报
页码7197-7203
摘要

在嘉兴杭嘉湖平原实验基地,以嘉花11、浙粳37、宁81、祥湖301、秀水09等5个品种水稻及其0—10cm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微波消解和Walkley-Black的方法,研究了稻田生态系统中植硅体的产生和积累通量,为了解植硅体在稻田生态系统硅和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植硅体含量在不同品种水稻中嘉花11、宁81和祥湖301高于浙粳37和秀水09,在各器官中鞘>叶>茎>根>穗;(2)水稻植株植硅体产生通量为1269.59 kg hm-2a-1,其中地上部分为1203.44 kg hm-2a-1,地下部分为66.15 kg hm-2a-1,在种植50a的稻田0—10cm土壤中的积累通量为40.38 kg hm-2a-1;(3)选择嘉花11等高植硅体含量品种进行推广种植,对提高水稻植硅体产生通量及其包裹大气中CO2通量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稻田 植硅体 产生通量 积累通量 秸秆还田 植硅体固定co2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11025
专题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自民; 宋照亮; 姜培坤. 稻田生态系统中植硅体的产生与积累——以嘉兴稻田为例[J]. 生态学报,2013:7197-7203.
APA 李自民; 宋照亮; 姜培坤.(2013).稻田生态系统中植硅体的产生与积累——以嘉兴稻田为例.生态学报,7197-7203.
MLA 李自民; 宋照亮; 姜培坤."稻田生态系统中植硅体的产生与积累——以嘉兴稻田为例".生态学报 (2013):7197-7203.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稻田生态系统中植硅体的产生与积累——以嘉(396KB)期刊论文作者接受稿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自民; 宋照亮; 姜培坤]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自民; 宋照亮; 姜培坤]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自民; 宋照亮; 姜培坤]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稻田生态系统中植硅体的产生与积累——以嘉兴稻田为例.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