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IG OpenIR  >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宜昌地区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硒的富集与地质意义
张更;   蒋玺;   樊海峰;   温汉捷
2017
发表期刊矿物学报
卷号37期号:3页码:258-268
其他摘要

新元古代一早寒武世过渡时期发生了地质历史上第2次大氧化事件,沉积岩中的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这一时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富集。分散元素硒是典型的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沉积岩中硒的富集可以指示海洋氧化环境的变化。为了讨论这一时期硒的富集与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关系,本文对宜昌地区陡山沱组第4段黑色页岩中的Se及其他氧化还原敏感元素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结果发现,Se含量范围1.0*10~(-6)~ 58.0*10~(-6),平均含量14.49*10~(-6),远高于Se的地壳丰度(0.05*10~(-6))。Se元素的富集同Co、Ag和V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利用Mo-U关系指示了这一时期为缺氧环境。宜昌地区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硒的富集作用与硫化水体波动、生物作用和不稳定的缺氧海洋环境有关,不同剖面的区域因素也造成了富集程度的不同。与前寒武纪的黑色页岩相比,Se含量发生了明显富集,暗示这一时期强烈的大陆风化输入,进一步指示大气的氧化。

关键词埃迪卡拉纪 硒的富集 古海洋环境 Mo-u关系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7799
专题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贵阳, 贵州 550025, 中国
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贵阳, 贵州 550002, 中国
通讯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更; 蒋玺; 樊海峰; 温汉捷. 宜昌地区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硒的富集与地质意义[J]. 矿物学报,2017,37(3):258-268.
APA 张更; 蒋玺; 樊海峰; 温汉捷.(2017).宜昌地区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硒的富集与地质意义.矿物学报,37(3),258-268.
MLA 张更; 蒋玺; 樊海峰; 温汉捷."宜昌地区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硒的富集与地质意义".矿物学报 37.3(2017):258-268.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宜昌地区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硒的富集与地质(679KB)期刊论文作者接受稿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更; 蒋玺; 樊海峰; 温汉捷]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更; 蒋玺; 樊海峰; 温汉捷]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更; 蒋玺; 樊海峰; 温汉捷]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宜昌地区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硒的富集与地质意义.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